网站首页 > 论文格式> 文章内容

金庸时期文结集:百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发布时间:2021-12-6 14:10:36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未来身份测试两年前,金庸先生嘱我帮忙查阅和整理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撰写的专栏文章,其中之一,即用“之”为笔名,发表在《》的《明窗小札》专栏上的文章。金庸十分敬仰当年创办《大公报》的张季鸾先生,立志以其为榜样,尤其是遵循从事新闻事业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原则。

  近20年前,我刚去上班,金庸先生吩咐我做的事,其中之一,就是整理他那些大书橱的书籍,并将其归类登记。印象十深刻的是,有不少佛教经典,其中光《大藏经》就有两套,不少典籍金庸都圈点阅读过,还在眉批上用红笔留下墨迹,比如《楞严经》、《大智度论》等。之后,我才知道,金庸不仅曾深研,而且为了探究的真谛,他不满足中文的翻译,专门到英国图书馆翻查过最早的英译本,如《阿含经》等,希望从中窥探出早期经典翻译的原意。这也许就是他后来一再表示希望学习梵文的真正目的。由此可见金庸的语言天赋非所能企及,对学问的钻研达到精深的层次。

  金庸精通英语,年轻时任职杭州《东南日报》,第一份的工作就是担任翻译,之后来到,一直到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历史硕士和博士学位,数十年来他不仅能阅读精深的国外经典著作,而且一直都能用英语直接对话,并能熟练地用英语来写作。而金庸的中文水平更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他的专栏文章,不仅可以来自外国的第一手数据,而且能融会贯通地化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撰写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消息的远没有今天如此方便,大都靠通讯社的电报传真供稿,而要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外信息移植到本地,尤其是用中文出版的上,首先必须精通外语,其次要有信息提供的便捷渠道。信息提供,靠通讯社及时提供是一方面,从国外报刊获取也是重要的途径。

  曾有读者来信询问金庸的信息来源,金庸很坦率地回答说:“买来的。”《》初期,经济上还十分拮据,不可能订阅诸多的报刊,于是金庸就充分利用报摊和书店的便利,每天都花时间去翻查,只要发现可以用于撰写专栏的数据,他就将其买下来。当时他住在港岛,而报馆的办公室在九龙,每天都要乘坐渡轮横越过维多利亚港湾,他谈到,“九龙尖沙咀码头前,有一档报贩专卖外文航空版的,美国的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快报、每日邮报,西德的佛兰克福日报、汉堡日报,日本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以及曼谷日报,马尼拉时报,新加坡海峡时报等等都有”。仅从他如数家珍似地提起这些报刊,即可见他每天翻阅的报刊数量之多,接触的信息面之广。当然,如金庸所说:“如果每种都订下来,当然太不经济,我也没有这许多时间去阅读和利用。我经常去翻翻,看到有合用的资料,就花一元买一份。”金庸关心报刊内容,且熟悉价格,包括长期订阅和零卖的差别,这无疑都跟他本身也在办报密不可分。(《七元五角买一份》,1963年1月22日,《明窗小札》)。

  所谓自恋狂(Narcissism)是一种心理学名词,或可称为“”。这种人一定是因幼年受了父母的过份宠爱,或是受了父母的,因而发生一种心理,追求,性情孤僻,不惜想尽辨法别人以满足。

  在历史上,阿历山大大帝是一个具有自恋狂的人。她的母亲,将他宠爱无比,使他目空一切,把什么事物都不放在眼底。

  陈丽春虽然也有自恋狂,但她的情况与阿历山大大帝不同。陈丽春的父母对她并不宠爱,从最近陈丽春登门访父,陈文章拒不见面一事也可看出,正因为陈文章夫妇对陈丽春的兄弟姐妹偏爱,却对她带着歧视的心理,才使她成为如此冷峻倔强的女人。

  所谓“积极中立”,并不是消极地既不又不亲台,既不又不反台,更不是什么第三、中间线,尼赫鲁式的不结盟主义,狄托式的修正主义。乃是站在中国人的爱国立场,对中国府的施政一视同仁地对待,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如果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我们以老百姓为重。

  当然,我们也不免有看错了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见解件件正确,岂非比和台北诸公更加明智?事实上决无是理。但我们占了三个大便宜。第一是旁观者清,没有利己利党的打算,头脑容易。第二是说话总比做事容易,指手划脚的,自是方便过手忙脚乱的做事万倍。第三是我们很肯接受读者诸君的意见。

  近半年来看了许多武侠小说。最近武侠小说作家的产量很少,而方面,却是风起云涌,层出不穷。读这类小说,我是速度奇高,一个晚上看两部,每部十册至二十册,所以能够读这么快,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小说情节大同小异,故事成了八股,随手翻去,几乎很少见到有什么新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