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毕业论文> 文章内容

唐代驴”火了有趣也是学术论文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5-7-3 18:02:18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对于论文这件事,若干年来,场上流行的画风主要是两点:其一,天下文章一大抄,尤其是论文。高级一点的,则是用自己的话改写一道,调整调整语序,这样作者心理负担较小,导师也相对好受。其二,论文的发表机制已成为一门生意,那些学报、学刊的编辑就像开着一间专卖店欲使论文得关注,请先交来八百元。

  社交的兴盛,给学术论文带来了另一个维度,就是以所谓的奇葩,接受来自专业研究人员以外的检阅。类似的例子不少,之前有中文系同学研究网络会话中的“呵呵”,有食品专业博士生研究八角茴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据说还写了八万字。最新案例是,暨南大学历史系一名研究生写了篇题为《论唐代驴的管理与使用》的论文。据称,此论文被一名网友意外检索到,然后发上网,接着收获了铺天盖地的调侃。论文走红后,早已毕业的作者表现得很淡定,称“这说明论文主题能引起大家共鸣”。

  要说共鸣,作为参与调侃的网友之一,我还真没有。因为光看标题,我并不清楚作者有什么更深刻的。对于“唐代驴”能火,我的看法比较直观,也可以说简单,无外乎以下几点对于不了解学术议题的人来说,这玩意儿竟然也能做选题,作者是不是闲的,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当然,第一个检索发现并贴上网的朋友似乎更闲,这么冷门的论文也看至于部分网友由作者称“唐代骑驴跟现在滴滴打车差不多”,联想到是否可以研发一个“滴滴打驴”,则属于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型。

  不管怎样,“唐代驴”就这么火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系在研究些什么,而不只是死背书,也并不存在某些网友所担心的“学术怎么能被调侃”的问题。毕竟,任何知识的开拓和积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类,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否则就会。当然,在这一点上,部分网友表现得过于功利,上来就要问个有什么实际功效,因而表现得对未知领域缺乏尊重,这是我所不赞同的。不能说你平时碰不到恐龙了,人类就不再需要了解这个已经消逝的。

  我还有一点颇为深刻的感受是,长尾理论原来同样适用于学术论文,即在这样一个以有着海量信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那些我们原以为做完之后只能压箱底的研究,原来还是会传递给非目标受众,并且产生“效益”。这一方面提醒做学术研究的,未来要更严谨,别心存侥幸,否则可能就是的洪水;另一方面也告诉研究者,你所从事的不再是个寂寞沙洲冷的事业,有了互联网,研究的价值可能远超你的想象。哪怕,有时只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