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指导> 文章内容

学术期刊如何厚待青年学人

※发布时间:2016-5-7 13:31:27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2014年6月9日,贵报“评论”版刊发了刘月文《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人》一文,笔者虽觉得该文观点失之偏颇,但思其只是一家之言,故不以为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学术期刊编辑有必要站出来呈现更多现实状况,以正视听。2014年12月3日,贵报“期刊”版刊发了罗剑波《也谈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人》一文,对刘月文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进行了反驳,并阐述了学术期刊厚待青年学人的一些努力。在认同该文有关反驳的同时,作为核心期刊的编辑和青年学人,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薄待”做法只是个别行为

  刘月文认为,“很多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像笔者这样各方面资历都平平的普通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无门的尴尬”的原因是部分学术期刊“学术歧视”,“看重作者的出身、嫌‘平’爱‘贵’”,“连一个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都没有”。而其原因是学术期刊希望减少审稿工作量,提升学术档次以及按身份高低收取版面费。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第一,“连一个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都没有”不符合现实情况。“三审制度”是国家新闻出版为出版质量而对期刊作出的基本要求。正如罗剑波所指出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有严格的审稿程序,收到后须登记备案,再进入审稿流程”。之间只有是否通过初审、复审或终审的区别,不存在有没有“被审视机会”的区别。无论是初审,还是后续的复审或终审,每一个环节的相关审稿人员都会对文章出具或详细或简要的意见,这些意见既是是否通过前一审稿环节的依据,也是后一审稿环节的参考。当然,现实中个别期刊或部分编辑可能确实存在文中所描述的“以身份取文”的情况,但这些都是个体的不端行为。刘月文文章在最后言及“学术失守”时用的是“学术期刊”,并没有特别说明是“部分”学术期刊,这一混淆既是对学术中坚守学术和有学术追求的编辑同行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嫌‘平’爱‘贵’”与“提升学术档次”本身是矛盾的。争取进核心、进CSSCI或争取好名声确实是学术期刊期望获得的社会影响。而要提高社会影响,扎扎实实地提升的学术质量才是根本。依靠刊发“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影响力)人的文章来获取“更高的引用率”对于某些期刊在短期内也许是有效的,但它绝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之道。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读者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他们的鉴别能力也相对较高,不会于权威;并且,关于一些不当学术行为的信息在学术圈很快,也是为学界所深恶痛绝的。“惯常以身份取文”、“嫌‘平’爱‘贵’”、“按身份高低收取版面费”的做法终究带来的会是自毁名声、自砸招牌的结局,谋求“提升档次”的学术期刊又岂会“”?这一关系在逻辑上就说不通。

  第三,青年学人被厚待不该体现在其在审稿中能获得相对更多“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上。对所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作者是学术期刊的基本要求。学术期刊怎能因要厚待青年学人而在审稿中给予他们的相对更多的“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这一做法本身岂不就带有其所的“以身份取文”性质?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来说,评判、审理的对象一直都是,不过是以学术为本位,就论,根据其学术价值来评判,至于作者的年龄、职称、学历、身份等情况,学术期刊编辑部一直就没去特别关注。即使少数期刊存在“关系稿”问题,也改变不了这一大局。为了尽可能、全面和客观地审理和评价来稿,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采取了诸如双向盲审制度、二次外审制度、返修稿再送外审、在定稿前听取作者对争议问题的答复、编辑部定稿会制度等多项措施。即使是以“力推新人”为旨的学术期刊,其在审稿时基本上也是以公平、为原则。如果刘月文文章是试图表明青年学人要获得平等的“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那么,又何来文章题目“厚待青年学人”一说?

  可见,在现实中,刘月文文中提到的学术期刊“薄待”青年学人的不当做法只是个别学术期刊或个别人的行为。机会是均等的,青年学人被厚待也不该体现在其得到更多次或更多环节的“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上。

  积极引导体现学术担当

  青年学人思维活跃,更具有创新性,并且承载着学术研究的未来,很多有责任和担当的学术期刊非常重视支持和帮助青年学人,只不过其厚待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对青年学人的引导与指导上。结合本刊和所了解的学术期刊界的有关情况,笔者认为,除了罗剑波文中所提及的举办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设置专门的青年学者栏目等方式外,学术期刊对青年人的厚待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指导和引导青年学人进行规范写作。虽然很多青年学人富有创新性,但由于他们的经验和历练不足,写作时比较随意,不能很好地谋篇布局,也没能很好地将研究以学界通用的规范方式呈现出来。对于青年学人投来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笔者所在编辑部就没有因其很多方面的不规范而不给予其修改机会,而是在诸多方面一字一句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注,很多文章的批注数量不下百个。即便如此,一些作者返修后的文章仍然没能解决其中的问题,编辑部还需进一步对返修文章进行再批注或电话联系作者进行细致沟通。如此反复几次后,文中的有关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一些学者对这种做法不理解,觉得指导青年学人如何写学术论文是其导师的事。虽然道理如此,但作为学术期刊的“守门员”、科研的“助产士”和学术记录的“者”,编审人员这样做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又能使青年学人得到学术训练,进而促进他们的成长。据笔者所知,很多权威期刊、核心期刊都在以这种方式体现着学术担当。

  举办或参与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座谈会。一些学术期刊会不定期地举办或参与有关或座谈会,介绍期刊的要求、编审流程及相关规范,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与等展开交流。据我所知,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部主任或副主编也常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青年学人做有关报告,对引导青年学人进行规范写作有较大促进作用。

  一些学术期刊每年会专门举办或作为协办或支持单位参与青年学术论坛,加强与青年学人的交流,并在来稿中择优录用。例如,2013年的青年农者论坛就得到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支持,在由青年学人进行点评后,所有在论坛上做报告的作者,其在修改后被这几家期刊筛选刊用。由于是专门为青年学人举办的论坛,对有关的要求比编辑部日常审稿稍低,这实际上给予了青年学人的更多“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以及得到录用的机会。

  此外,在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中给予青年学人更多做报告和点评机会、在审稿人队伍中保持较大比例的优秀青年学人作为匿名审稿专家等都是学术期刊厚待青年学人的常用方式。当然,学术期刊在厚待青年学人方面仍大有可为,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论坛)加强与青年学人的交流,在学术期刊网站展现青年学人的优秀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这些方式虽在一些期刊得到了应用,但推广面还较有限。

  提升的学术价值是被厚待之本

  青年学人要使得到更多“被评判、被审视的机会”,除了提高研究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的学术价值外,还要在论文写作方面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了解期刊的栏目设置、定位及有关体例格式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很多青年学人的之所以在一审时就被“筛选”掉,很多时候是由于的选题不符合期刊的定位或栏目设置,或者是其完全不像一篇学术论文,或者是文章篇幅太短。而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期刊及其相关要求缺乏了解,没有进行针对性造成的。有些青年作者在前甚至从未翻阅过目标期刊,只是在网上找到邮箱或编辑部系统就直接,而没有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或格式调整,这自然会降低进入下一审稿环节的概率。

  将研究规范、简明、清楚地表达出来。一些青年学人的就研究内容本身来说是不错的,但作者没能清晰地表达,存在结构杂乱、逻辑混乱、内容零散、研究方法应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这在增加审稿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入下一审稿环节的可能性。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作者对研究本身还没有理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作者本人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还不够熟练,不知如何以简明、规范的方式清楚地表述研究。作者在写作时或前,先找目标期刊中一些相同领域的已刊文作为参考,并先请一些在目标期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或领域内的有关专家提提意见,进行多次完善后再进行。

  提高语文,练好基本功。中存在的上下文不连贯、逻辑不清楚、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用词不规范、表述不严谨等问题,如果只是少量可能对整体质量的影响不大,但若通篇存在大量这样的问题,将严重影响质量。因而,青年学人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需重视在前以严谨、认真、谨慎的态度反复文字,理顺逻辑,完善表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