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指导> 文章内容

绩效考核下的研究生招生策略

※发布时间:2018-8-5 3:38:19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国家线公布以后,各个高校陆续开始了研究生复试。大多数高校,研究生招生采用双选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选导师,导师也在选学生。为什么招研究生,这个问题对于导师而言,既简单又复杂。培养人才、凑够教学工作量、创造科研绩效,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需求。

  在高校科研绩效导向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培养人才周期长、时间和精力投入太大,明显不划算。单以经济投入产出而言,江苏某高校一个硕导算过账,一位科硕,就以发表CSCD学术论文1篇、参加一次国内学术会议、每年10个月每个月200元助学金的最低标准,加上答辩费、论文打印费,不算购买实验设备仪器、实验材料费用,3年下来,总的花费在2万元以上。而学校返还的、导师可以掌握的研究生经费,3年总共3000元。这点经费,连学位论文答辩都不够。因此,单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极不成比例。如果从精力投入而言,对于大多数二流三流学校的研究生导师而言,更是得不偿失。二流、三流院校,通常情况下只能招到三流、四流院校学生。不可否认,虽然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专业基础差、科研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的缺陷,使得导师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才能引导学生培养出些许的科研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导师拟定好论文课题、准备后设备数据,亲自示范每一个操作步骤,才能引导进入科研境界。毕业答辩必需的小论文,也需要导师拟定框架、逐字逐句修改,反复N次才能发表。

  凑足教学工作量,在科研绩效权重提升、教学工作定额下降、课堂教学学时酬金徘徊不前背景下也没有多少意义。江苏某高校,每个学时40元的酬金自从2000年制定以来,已经将近20年没有更改。更为搞笑的是,超过额定工作量,教学酬金降为30元1个学时。该校一位讲授16学时专业导论课的老师戏虐地说,区区几百元,还要遭受教学日历提交、期中督导组检查、期末试卷分析、课堂视频、学生评教的各种教学全过程监督,既没、也没啥意思。现在上课,学生学起来没有积极性,教师教起来没有一点动力,这种鸡肋般的课最好一节课也没有!

  剩下的唯一选择,只有科研绩效倒向了。招收的,如果不能带来科研绩效,除去科研经费、时间精力的巨大投入外,还可能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中部地区某高校,将研究生招生数量与科研绩效标准起来。该校计算科研绩效的依据是,博士每年1篇SCI源期刊论文,科硕每年需要在SCI期刊或CSCD/SCD双检索期刊发表论文1篇,然后将每个导师名下的学生相加,折合成绩效,算到导师头上。如果招收的学生无法完成学校的绩效,难以完成的部分则需要导师亲自操刀完成。真的难以想象,这个学校的领导,这么高看连发表省级期刊小论文、答辩都困难的众多硕士研究生,一下子跃升到了每年发表1篇SCI的水平!要知道,这样高的要求,就是全国顶尖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都达不到!

  那么,哪些具有创造科研绩效的潜力呢?当然,笔试总分越高越好。考试成绩好,说明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控能力强。其次,应当是外语成绩好。研究生当然还不具备申报重大课题能力,最大的绩效贡献点只能是科研论文了。外语好的学生可以让其尝试冲击SCI论文。动辄数千元的中文核心期刊版面费太贵了,加之科研绩效几乎被忽略,性价比太低,因此可以不予以考虑。另外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工科背景学生也可以关注一下。实在不行,可以让学生出个实用陈廷敬后人新型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也可以往越涨越高的科研绩效的这个大池子里灌点水。

  这是个功利的年代,既然社会、学校都这么功利,既然众多高校都把科研绩效作为教师升迁、人才帽子、经济收入、资源分配等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唯一法宝,又有什么理由研究生导师在学生选择方面的功利倾向呢?当然,如果招不到可以为科研绩效增砖添瓦的学生,果断放弃,也是个的选择。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