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提纲> 文章内容

政协委员独家透露:霍金最后一篇论文写的是……

※发布时间:2018-3-24 7:28:54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家族的发言人称,霍金逝世,享年76岁。随后,朋友圈里,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转发与霍金相关的消息,在晒读过或正在读的《时间简史》。

  “他的去世是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个卓越的科学头脑,也失去了一位影响力巨大的科普工作者。”3月1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蔡荣根谈及此,唏嘘不已。

  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国出生。他毕业于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但是他火了下来,并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霍金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他在广义上的巨大成就。”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施郁说。他曾经在霍金所在的系工作过但没有太多接触。在2017年诺贝尔宣布前夕,他还预测霍金会由于引力波的发现获得诺,理由是引力波的观测结果验证了霍金的一个重要工作即黑洞的面积不减。“很可惜,最后没有颁给他。说是预测其实也表达了我的愿望吧。”施郁说。

  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的主要贡献有两个:奇点定律与霍金辐射。霍金和彭罗斯一起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方程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霍金辐射,则是发现黑洞并不“黑”,他运用弯曲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方法,证明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对外辐射。

  这是广义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第一个典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在黑洞物理学领域,霍金是第一流的科学家。1974年,他发表了关于黑洞热辐射的论文,可谓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蔡荣根说。

  霍金还在科研界继续活跃。蔡荣根说,霍金最近一直在黑洞信息丢失问题,它关系到广义、量子物理基础性问题。就在2017年霍金还写了篇讨论早期爆炸模型的论文,在高能物理在线发表。

  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正是起始于此。

  2006年,霍金来到,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蔡荣根记得,霍金在做了场学术。他坐在轮椅上,讲了四十多分钟,现场观众听到的,是电脑控制的语音合成器发出的声音。

  对来说,他们最为熟悉的是霍金的《时间简史》或者《果壳中的》。至今,《时间简史》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果壳中的》是霍金继《时间简史》后最重要的著作。霍金在书中,再次把读者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的原理。

  他也常对做些。他思考之中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预言未来人类必然要逃离地球,否则无法;他也提醒人们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性。

  就在去年,霍金还以视频的方式,在腾讯WE大会上发表。当时,他问了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确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未来达到尽可能完美?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蔡荣根说,霍金是个有想法的科学家,他愿意思考,也愿意分享。霍金研究的东西很难与普通产生连接,但他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普及,推动科学文化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科研工作者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