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致谢> 文章内容

毕业论文致谢前女友不怕被未来丈母娘上知网?

※发布时间:2018-6-4 10:49:08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最要感谢的是导师,初生牛犊的我最初设计的实验思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但导师还是支持我去实践自己的想法,给了很多……”

  “感谢参考文献的原作者们,让我们这些晚辈后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目光所及能再远一些。”

  “除了要感谢导师在我论文写作上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父母。整个大学时代,他们一直在我身后为我鼓掌……父母的关怀不只是我完成论文的动力,更是我今后人生道上前行的支柱。”

  这些“致谢”,虽然情真意切,不过都是人们熟悉的套。最近,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的华在其SCI论文致谢部分,出人意料地感谢了一个人——歌手林俊杰,因此成为昨日热搜话题。

  华称,在过去十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了我强大的支持;导师俞一波教授也支持这一致谢;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医学科研学生,只能通过人生的第一篇SCI论文致谢,来感谢偶像对自己的影响和鼓励。

  “致谢”是论文的最终章,一般只是寥寥数行,而在这里,作者可以放下学术执念,跳脱出严谨行文,开始“感性”起来。记者搜索发现,在最后的“致谢部分”,大多人都会写“感谢父母、感谢舍友、感谢导师、感谢原作者”,有学者认为,“致谢”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最该感谢的还是那个一直拼搏,一直朝前的自己”。

  寥寥数语的“致谢”,超越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论文而成为热门搜索,可见,即使在话题资源极大丰富的语境下,人们也总是关注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总是关注自己可理解的话题,在此之外,的引导、氛围的营造,往往都难以获取实效。

  前段时间,高校论文答辩季,大学一位教授朋友在微信群里友情提醒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不要轻率地写诸如“感谢我的男友 / 女友”之类的话。谁知道以后呢?

  请注意,硕博毕业论文会一直留存在中国知网的。 一语笑翻过来人:真的有人会关心未来儿媳(女婿)的论文?真的有人会上知网搜索查询?朋友“以案说法”:亲耳听说有丈母娘去中国知网查女婿毕业论文的事儿。现丈母娘哪天一看知网,你的前女友就亮相了,麻烦。

  新一代丈母娘或婆婆,大多写过论文,上过知网,熟悉套。这一届起,丈母娘、婆婆很强大,而女婿、媳妇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当然,这可以可以作为段子一笑了之,而背后潜藏的现实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多多思量。我们都是网上的人,我们比以前任何一代都活得更为透明,我们在网上留下的点滴痕迹,有时无需借助技术手段,一键搜索,便能察见——法网恢恢,,互联网更是。

  问题的关键,其实是信息解读的多元性,不只因人而异,因位而异,还因时而异。特定情境下说的话做的事,转换时空和背景之后的二次乃至多次解读,往往就容易产生误读,引发。而要避免麻烦,就意味着,在一个看似没有边界、打破了一切分寸的互联网时代,恰恰需要某种“分寸感”。

  听上去挺诡异的,但事实就是这样:愈是,背后可能愈是不——或者说,不能随意地挥霍自以为的“”。

  拿论文的“致谢”部分来说,可以感性,可以个性,但要注意避免率性(任性)而为。随性,固然是时代进步、社会宽容、个体的表现,但总还有一个分寸意识。缺乏场合意识的随性,往往会给未来的你埋下添堵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