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参考文献> 文章内容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中科院博士这样做……

※发布时间:2019-12-30 11:56:52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梦见牙齿松动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 Elsevier、Springer 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取文献。

  ⒈ 首先在 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 Google 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获取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 Google 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 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⒉ 如果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 title 在 Google 里搜索(不是 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载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着用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 title 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的 Publication 的 PDF 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 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有可能免费下载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⒊ 如果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他自己的学术思想。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回 E-mail 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⒋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进行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 0.3 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组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

  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

  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收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接收邮件的邮箱。不仅是像 Elsevier 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乎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其实做科研,如果不看文献就想做好科研,可以说完全不可能。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

  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渐地就能弄明白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

  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需要参考和借鉴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会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甚至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 word 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阅读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有时还会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可以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地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千万不要权威。

  科学本身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一个思考过程。科学行动则是推行某种思考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思考过程的有效性,进而修正和改善这些思考过程,以期达到最高的认识。

  像一切科学实践一样,科学的判断力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情绪。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或者说我们全体科研人员,在我们的专业经历中,都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科学工作者应当有虚怀若谷的,敢于摒弃先入之见,敢于摆脱对错误思想感情上的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