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指导> 文章内容

张信安:护理事业拓荒牛 一心守护特区健康 - 行业先锋 - 中国健康护理网_现代

※发布时间:2016-5-7 13:31:43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来深圳的,历经深圳从宝安县时代到特区时代,直到现在。作为深圳护理事业的开拓者,我在深圳创造了护理事业的三个第一:深圳第一个总长;深圳第一个护理部主任;深圳第一个护理学会理事长。

  我所创造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深圳给我提供的平台和机遇,让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深圳护理事业的发展。

  为照顾家庭来深圳

  我是东莞人,1957年从中山医学院学校(现为中山大学护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在那里,我一待就是10年。

  我的爱人是宝安人,原来在江西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当地一个县城工作。1965年,因为他的母亲生病需要人照顾,他就申请调回了宝安县人民医院。为了一家团聚,我就需要从广州调到宝安。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当时是卫生部直属医院,在广东乃至全国都非常著名,而宝安县当时还是一个“化外之地”——宝安属于边防地区,出入管理非常严格,进来需要门的手续。所以对于我要来宝安工作这个想法,我的同事们都不理解。我去人事部门办手续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小张,你要知道这是你自己要求去宝安的,不是我们赶你去的。”甚至我去迁户口时,工作人员都好心提醒我:“你自己去宝安可以,但如果你在广州有亲戚的话,最好还是把孩子留在广州,这样以后孩子读大学、找工作都方便。”

  当时我最大的孩子也才一岁多,家人一致要求要把孩子带到身边。虽然未来孩子读书、就业等不确定因素很多,我还是把孩子带到了宝安。幸运的是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之后,深圳的发展一日千里。等我的大儿子要读大学时,深圳大学正好成立,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从深圳大学毕业的。

  就这样,为了一家人团聚,1967年1月,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宝安县人民医院。

  险被下放“西伯利亚”

  宝安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宝安县于1946年3月设立的卫生院,位于南山镇南头城的中山公园里。宝安解放之后,卫生院就改名为宝安县人民卫生院,1956年正式更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

  我来医院时的院长是一位老,他知道我在全国著名的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工作了10年时间,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便告诉我想要我帮忙组建宝安县人民医院急诊室,我答应了。

  然而当时适逢“”,我来后不久,原有的院领导被,新的“派”占据了领导岗位,并称“派当时答应了什么我们不认的”,于是把我分配到内科病房做普通。

  我在的内科病房就是后来的留医部,这是一片本来要作为宝安县新址的建筑,但由于地处郊区,被认为是脱离群众,于是最终被分配给人民医院使用。

  1969年前后,表示,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卫生系统响应号召要下放干部,我和我先生都在下放之列。当时医院所有的重点医疗都被分配到沙井、西乡、南头等偏远地方,我被分到最远的大鹏。

  现在大鹏是深圳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但当时可不是。当时大鹏有一个别称,叫做宝安的西伯利亚。每天只有一趟班车从县城发往大鹏,上要走3个多小时。如果遇到大雨,葵冲等地海水倒灌没法通行,就只能等第二天潮水退了才能回来。

  不过还没等我们出发,这次下放就被叫停。后来我才知道,这次下放是卫生系统自己组织的,没有县委员会。有人把情况反映到县革委之后,县革委会很快就把事情叫停了。

  没有下放,我就继续在医院好好工作。1974年,我就升为外科长,这为我之后主持医院的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率先设立护理部

  1976年,“”被之后,医院的工作趋于正常。1977年底,我担任了人民医院的总长,出来主持整个医院的护理工作。这时候的护理工作也开始脱离医院的医务股,慢慢成为直接在院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

  其实刚开始被医院找出来主持护理工作的人并不是我,而是我的两个于1955年毕业的师姐。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她们两个都不愿意做,最后院长就找到我了。其实我也不想做,但是我们领导说:“你还是出来主持这个工作吧,你年年都是先进,你不做就没人做了。”于是我就要求我的师姐出来辅助我,最后院长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出任总长,主持医院的护理工作。

  1979年,国务院批准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后,宝安县人民医院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80年,全国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之后,建设大军陆续云集深圳。1982年,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人民医院派出医疗队,全面帮助特区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当时共有临床等专业技术20余人来我们医院指导业务,每半年轮换一次。

  1983年,我们正式设立护理部,有了一间12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因为此时省人民医院的护理部专家正在我们医院指导工作,所以护理部主任由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轮流挂职,我担任护理部副主任。

  1984年12月,省人民医院挂职专家撤离后,我正式担任了护理部主任,实行护理部主任、科长、长管理体制。在此前的一年,为了迎接医院4号楼的建成,应对病房的扩大,经过我的申请,我们从全省的学校一下子招进了83名。

  这些新来了之后,我们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第一次对进行岗前培训一个星期,以后慢慢成为惯例,不管新来几个,都要进行至少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从仪表仪容到业务知识,还有深圳经济特区、医院的情况介绍。

  1985年之后,我们的护理工作都是按照这个程序发展,不断完善。1990年,我们设立了护理示教室,组织全院的进行各项技术操作学习及训练,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整个深圳都只有我们一家医院有专门的护理部,同时我们的护理部也是深圳护理水平的最高体现。市内其他医院的护理部门,多是从我们这里参观学习之后组建的。

  从1984年到2005年,护理部接受深圳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培训800多人次,为深圳市护理事业发展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自1983年起,广东省医药学院开始办护理的教育大专班,参加学习的,全部脱产学习3年。为了提高的业务水平,我派了四期一共10名去学习,是全省所有医院里面派去人数最多的。因为我们以前的多是中专,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尽量给她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另外我们还与不莱梅医院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当时是德中友好协会邀请不莱梅医院的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来交流,省人民医院就把这个信息通知了我们医院,因为我本身就是做的,专业上比较对口,因此医院就派我过去和她们联系。

  可是我不懂德文,于是就找了一个翻译,翻译是省人民医院的一个医生,我们3个人一起谈,总的来说就是希望不莱梅医院能够接收我们的去学习。

  这个非常支持我们的,回去就和的一个医院商量,最后同意我们派过去学习。同意了之后,我就赶紧让我的学习英语,后来一连去了几批,包括医生和。后来他们也派了几批人到我们的医院,为我们的工作做一些指导。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我们的不能只局限在做具体的工作上,她们还要学会怎样总结经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于是,我就和国内护理方面的刊物联系,如武汉的《护理学》。因为我们院长就是武汉来的,我就邀请他们主编过来讲课,指导我们的怎样写论文等等。我们也去武汉参观,大家的交流很多。

  此外还有的国外医学护理分册的编辑,我们也都有联系。那边有国外的关于护理的文章,她们介绍给我们;我们院内英语比较好的,查到好的护理方面的资料,就翻译了寄过去,她们就在那边发表……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医院的声誉,也提高了的地位和大家学习的热情。

  经过这样对内对外护理工作交流,我发现了其他医院很多先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学习。比如她们的工作态度,专业仪器的操作技术等,我们都可以学习。我记得一个医院的,曾经来我们医院交流。她们每天一早,过来在我们病房上班,下午还回去。交流的过程中,她们会指出我们在一些工作上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从1990年到1994年,我们要创全国三甲医院。对于三甲医院,卫生部有很多要求,我们都要一一落实。于是,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统一的表格,的记录,病情记录等等,一套套的都按照卫生部的进行。

  比如写护理记录,过去我们的护理记录很不完善,一般只有一个记录,没有病情记录。从那时开始,我就要求大家做好病情记录:病人进院是抬担架进院的,还是走进院的;接手的时候病人的情况怎样;做手术的病人,是什么时候进入手术室的,手术前的准备是怎样的,什么时间送回的,用的什么药,抢救过程中用的什么药;在护理过程中有没有特殊情况,呼吸是否平稳;白天用蓝笔写,晚上用红笔写等等,这些都有非常详细的。

  1994年,医院通过“甲等”医院的验收,护理以93.46分的成绩达标。

  1997年初,全院实现电脑联网后,我们将各项医嘱输入电脑,取消转抄医嘱,减少了转抄引起的差错。随后的2003年,护理部开始了护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护理系统实施全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我的想法是病人交到我们的手上,我们就要把病人的一切情况摸清楚。这样就要提高的医务俗语使用、描写,需要加强学习。

  创建深圳护理学会

  之所以想到要成立护理学会,是因为省人民医院来支援我们的专家里,有一个是省护理学会的理事,她觉得我们深圳也应该成立护理学会。当时我们人民医院已经有了护理部了,科委也有这个意图,卫生局也很重视。

  具体的成立工作就是我来牵头,我们创建这个学会的旨,就是办一个纯业务学习团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会只做业务,不参与行政;只是培训、学习,提高的业务水平。

  1984年,工程兵的建设大军来了。当时除了深圳市人民医院之外,其他医院也开始慢慢起步,比如康宁医院,刚开始只是一个慢病院;还有东湖医院,只是一个传染病医院;妇儿医院只是一个妇幼保健站等等,它们都很小规模的。

  与之相比,我知道深圳的建设肯定是大规模的,几万工程兵加上他们的家属,人数庞大。当时,工程兵有一个工程兵医院。1984年成立护理学会的时候,我就想除了学会的理事长要由我出任之外,学会的副理事长一定要给工程兵医院的总长。

  因为既然工程兵医院来支援深圳的建设,她又是深圳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并且了工程兵这支建设大军的健康,就凭这点,她就当之无愧。卫生局和科协都同意我的观点,尽管当时我都没见过这个人。

  她来了之后很,告诉我说没想到自己一来就会担任副理事长。与此同时,我把全深圳的医院的护理部都团结到护理学会中来。

  有了这些人之后,我就可以开展工作。如果我要办一个,我就发通知给下面的医院,他们就组织自己的们来培训。反正我一个人讲课,10个人听也是讲,100个人听还是讲。越多人参加培训,就越有助于提高整个深圳市的医疗服务水平。

  护理学会成立不久,我们就开始和的协会有交流了,有时候我们会办一些培训班,邀请她们来讲授的护理及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架构。我们办的培训班基本上都是面向全省医院的护理部门的,比如新会、云浮、潮州等,他们都会派人来。

  当时其他地方和的交流都不多,我们就利用深圳和距离近的优势,把的先进经验引进来,因此这种机会非常难得。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人去。当时我们已经有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里有很多仪器,比如有心肺复苏、呼吸机等等。我们当时刚刚接触,没有多少经验,就派人过去学习他们的机器的管理、操作等经验。协会也会邀请我去参加交流活动。

  深圳给我机遇和平台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两个忠诚:对我的事业忠诚,对我的病人忠诚。这个原则我了一辈子。

  现在回想,如果当初我不来深圳,我的工作可能也还好。因为虽然做急诊很辛苦,但是我很勤快,发展应该不会太差,但是我的命运不会是像现在这样。

  因为我来了深圳,我才取得了这三个第一,这些荣誉都是深圳这座城市给我的。如果我在广州,我肯定不会有后来的际遇,更别提是开拓了一个城市的护理事业了。

  其实坦白说,当初我来深圳只是为了照顾家庭,从来没想过以后要做出些什么事情。但是时代把我推到了前台,我也就顺着时代的方向,在做好我工作的同时,实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后来我经常和我的朋友们说:“我走运了,当初选择来深圳我来对了。”

推荐: